为什么我总是感觉我是一条咸鱼?

这篇文章,转载自一名产品狗 v2er 的博客

很多时候我经常会去看看脉脉的匿名区,一部分原因是想看看一些大公司的员工是如何描述和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一部分的原因是我想知道还有多少人既算是进了大公司但是还是对现状不够满意的。

最近一段时间工作问题,业务流程一直没有深入去了解,所以就总是没法去做事,让我一度感觉自己很咸鱼,然后每天就是看一些文章和一些案例,看了和没看一样因为都是很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接着就是大把的时间在网上冲浪,晚上回家就玩玩游戏,搞搞卫生什么的一天就过去了,每天如此真的很咸鱼。

于是乎我开始在思索“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很咸鱼”这个问题,或者说“为什么人会觉得自己很咸鱼”,然后开始和一些朋友进行交谈或者是观察一些周围的事情,希望能找到一些答案。然后就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有些是和咸鱼有关系,有些则是一些毫无关联的感悟。

第一点:为什么很多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不怎么发朋友圈或者动态了?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想过很多次,直到我自己慢慢地面临毕业然后面临工作,我才明白了这个问题的是怎么发生的。

首先,一个是工作时候真的不像在学校时候,大把空闲时间,人嘛,一旦闲起来就会显得矫情,就会去干一些无脑的傻事,例如刷朋友圈或者是各种博取存在感;

第二,当你去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分享的感觉,然后你的分享会让很多没见识过这些的人给你一些反馈,例如点个赞,留个言,问候几句。但是慢慢地你分享的东西别人渐渐看过很多次了或者感觉有点审美疲劳了之后,那么给你的反馈就越来越少了,那么你发动态的乐趣和一种反馈感慢慢地消失,所以你也就不怎么发了,因为发了也没人理你;

第三,你换过了一个环境之后你的圈子发生了变化,可能以前你是玩 QQ 的,但是你工作了就开始主攻微信了,也有可能是微博了,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社区了,于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你慢慢地消失在了别人的视野当中。

最后一个原因,人长大了就会发现你分享的东西只是需要一些特定的人看到,那么那个特定人就在你旁边或者就很容易用其他的方式去看得到去感受到,那么你就没必要通过这种很绕弯子的方式去表达你的意思了。

第二点:为什么刚毕业的我们总是很在意自己的薪资,尤其是喜欢和人家比较?

估计说到这个问题,可能会很多人会跳起来反驳我,觉得我说的太片面或者是太绝对。谁说我很在乎薪资了,我一点也不在乎啊?有人提反对意见是正常的,毕竟我也没想过有什么观点能让所有人都信服,那么这个问题的讨论就留给适用的人看吧!很多时候刚毕业的我们都会和一些朋友打听下对方的情况,工资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的一些了解和问候,但是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然后当知道别人的薪资和公司都特别棒的时候,自己一对比显得有点弱势的时候就会心里有点不太好受,不管程度多少反正肯定有一点点不爽或者是心理变化的。

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因为我们还没脱离学生气质,或者是说这种气质本来就会存在大家的固化思维里面。举个栗子:初高中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同学,上课不听课,下课不练习,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作为的样子,但是就是冷不丁的考试比你成绩好,然后各种超越你,这个时候显然会让人有一种不爽的感觉。但是反过来想,那些比我们成绩高,学习比我们刻苦的人,如果他考得比你好,你已经接受这个既定的事实了,那么你就不会因为他们考得比你好而感到那么难受,心理不会变化和波动太大。

因为学生时代的成绩是最直观的判断一个人的优秀与否,而我们出了社会之后,你是开发,我是产品,他是销售,我们没有什么很直观的比较方向了,于是乎我们开始打听对方的工作和待遇,然后以此来稍微找到一些自己内心的平衡感或者是一种踏实的感觉。如果你一直就觉得自己比那个人优秀,当你知道你的薪资比他们高的时候你会感觉很开心,但是你比他低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些心理上的波动了,这种波动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而慢慢地变淡,因为你会发现薪资其实并不能那么直观的比较出两个人的高低,因为社会是复杂的,没有那么单一而片面的东西可以进行高下之分。

回到问题,我们进行薪资的打听,一部分是出于对朋友同学的关心,一部分是出于自己对现状的判断,判断自己是不是掉队了,是不是没有跟上大家的节奏,没有跟上社会的节奏。脉脉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秀工资,有的刚毕业就年薪几十万,有的刚毕业月薪才 3000 出头还要天天加班。而这一切都反应,我们其实对自己现状的认识不足和对社会很多规则的认知也不够充分。焦虑感来自于没有得到,而怕自己成为咸鱼,也就是怕自己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跟不上大家的脚步,被沦为吊车尾。因为同时毕业,所以我们的比较方向自然就落到了一些同学和朋友身上了,这就是我们进行打听和比较的原因吧!

第三点:为什么很多人在匿名区控诉自己的老板或者公司,但是他们却还是不去离职?

很多时候我们听问题或者是新闻的时候就是容易把事情想得很简单,很单薄。例如说:你听到一个很感人的故事,然后就哗啦啦地流眼泪了;你听到了一个勤奋励志的故事,然后你也被感动了,暗自发动决心想要努力一把,但是结果可能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老样子。

当我们听到别人说他的公司不好,老板不好的时候,我们想当然的会问:“那你为什么不离职呢?”说这句话很简单,但是要实践它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看到问题的时候想到的回答只是根据我们已有的信息而主观地去做了决定。辞职很容易,但是我们给出建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也许他离职了之后并找不到什么工作,最近是淡季,辞职就是失业,这个公司除了老板不好之外其实福利也很不错的,他还有很多房贷车贷还有老婆孩子需要养……这些都是一些前置条件,而我们根据当事人的描述并不能完全获取到。

于是乎,很多人去匿名区抱怨或者是吐槽,其实很多愿意就是想要一个倾诉和一个慰藉而已,说白了就是也许他压根就不敢辞职或者压根就没想过要辞职,他要的只是一个宣泄,一个释放然后继续怂着工作上班。这个事情也发生在需要老板压员工薪资的事件上,老板知道你刚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是需要用钱的时候,所以你和他谈薪资的时候他把握住了你不能轻易离职这一点,就会尽力地去压低你提薪的力度或者直接就拒绝,这是一场很有意思的博弈,解决办法需要自己慢慢摸索,毕竟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不是一样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是这样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多学点还是没有错的。

第四点:为什么我会感觉自己很咸鱼?

答案其实很简单:没事做,不够忙,累得不够。

之前知乎上有一个回答很有意思,有人问“上海 30 岁月入 3W,为什么还是焦虑?”,然后底下有人回答说”你焦虑,是因为你月入三万的姿势不对!如果你月入三万的组成是:月薪 1 万,另外四套房子租金两万。你绝对不会焦虑。“ 这个问题有点段子一样,但是他也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你的职位高低,薪资收入多少,现在的许多的人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焦虑感 ——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迷茫。

为了避免这种迷茫,很多人会选择拼命去努力学习,去工作,去进步,然后希望自己可以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未来,让自己不被社会淘汰。于是乎我们开始接受一个固化的思维,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努力,生活也要努力,一旦我们开始不努力,开始堕落,那么我就会变成咸鱼,我就会被社会淘汰,我的未来就是一片槽糕……

知道了这个病症后,有些聪明人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不断地充电学习和工作,让自己不陷入这种无尽地思考和彷徨恐惧中,也有的人选择坦然面对,选择一个宁静的生活,拿点小工资,然后过个小日子,没有大起大落也是一种幸福和未来的把控。当然还有很多不聪明人活着不幸运的人们还是没有找到办法,所以一直沉迷在这种痛苦和纠结中,之前的我就会有这种感觉。现在的我也有一点点,但是我也慢慢地想开了或者是领悟了。

大多数人终究是凡人,在平凡的人生上面找到一些波澜壮阔也是一种生活的美好,所以不要去想太多的鸿鹄之志和一些不切实际的需求和幻想。现在的无聊和咸鱼感只是督促自己千万不要轻易堕落,而如果这种感觉一直在加深或者一直折磨着你,那么你就需要考虑下怎么去调整自己了。

感觉自己咸鱼,是一个好事,但是切勿过度忧虑和消极,人生之路很长,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也许现在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学习如何克制自己的焦虑感和情绪化,学习如何在无所事事下去找到可以做的事,去成长,去提高自己。

原文地址

分享到: